近日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来信反映,浙江一诈骗团伙制造了一个网上商城的骗局,引诱广大群众投资,结果被公安机关盯上了。该团伙随即“变脸”并编出一个保健品方面的骗局,他们声称如果再投资,可以挽回前期的损失。该读者及周边很多人真的追加了一笔钱,没想到这场骗局很快又被公安机关查封。该诈骗团伙转战上海,并与西安的一家公司合作,包装生成了第三种关于理财交易的骗局。结果该读者及周边的人紧紧跟随,又往里砸了一笔钱。直至东窗事发,诈骗团伙锒铛入狱,读者才幡然醒悟。此外,读者还在信中反映,诈骗团伙的漏网之鱼正在围绕区块链,策划第四场骗局,尝试再次骗人敛财。
读完这封2000多字的来信,着实让人有些震惊。惊讶于诈骗团伙的狡诈,一个接一个的骗局,花样不断翻新;惊讶于受害群众的“执着”,一次又一次地上当。不禁要问:“连环坑”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保持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并且下大力气堵塞电信网络漏洞,下大力气揭露违法犯罪骗术,不断织牢电信诈骗的防护网。然而,过往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防护网的搭建,还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现实生活中,只要有电信网络的存在,不法分子就会不断钻空子。比如,公民个人信息往往具有关联性,一旦在不经意间泄露了某一项信息,不法分子就可能会顺藤摸瓜,最终撬开你的银行账户。再如,一些社会公众特别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看不穿利益诱惑、辨不明花言巧语、分不清一些新兴概念,骗子稍微给出一些小恩小惠作为诱饵,就容易“自投罗网”、上当受骗。特别是一些人在一次上当受骗后,有怨气、不甘心,急于挽回损失,这种心理又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他们继而设计一个个新的骗局来引诱,让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其实是导致“连环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此类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严打严惩,不能有丝毫疏忽懈怠,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预防电信诈骗,还需不断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
这是一个电信网络空前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接收数不尽的信息,又能享受到无穷尽的信息服务。遇到疑问时,我们会搜索,出门旅行时,我们会导航,当我们接到陌生电话、参与一些活动时,也不妨拿起身边的手机、电脑,在唾手可得的海量信息中求证、释惑。其实很多保健品骗局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老年人听完陌生人巧舌如簧的叙述后,再和儿女通个气;很多冒充政府机关实施的诈骗是可以发觉的,只要我们及时拨打一个政务热线电话予以咨询……面对诈骗,我们多一份警惕,还应多一份责任感,一旦发现可疑线索,应及时向政府部门举报,由此尽快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让社会公众免受蒙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便有些是小甜头,恐怕也是大陷阱。防范避免“连环坑”,不妨记住“三步走”——事前多防范,事中留证据,事后要举报。如此,既可以为自己挽回损失,也不给骗子留下行骗的机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重庆头条)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