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纪念——父亲田家英的收藏往事

来源: 2018-05-25 09:16:47
  

 永远的纪念——父亲田家英的收藏往事

建国初期的田家英

父亲田家英二十六岁担任毛泽东主席秘书,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和中央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是毛泽东身边名副其实的“秀才”。然而人们大都只知道田家英学养好,受毛主席器重,却很少了解他在工作之余收集清代学者墨迹,成就了一项传承传统文化的大事情。

本文,想就父亲田家英缘何辑藏清人墨迹,又是怎样收集的,以及他专项收藏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作为女儿,谈谈我所知道的往事。

史学研究成为一生的志向

父亲是个孤儿,由于父母早逝,殷实家境的衰败,使他没有受到良好正规的教育,十二岁辍学当学徒,十四岁靠稿酬收入走上独立的生活和求学之路。算下来,他在校学习的时间总共不过七年。他的学识,主要靠自学。他十二岁开始发表文章,十六岁之前,已在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自学的经历,使他对中国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九三七年,父亲来到延安,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三年后,十九岁的田家英被马列学院留校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中国近现代史学,成了他一生的钟爱和追求。

在马列学院,父亲有幸结识了历史学家范文澜。范老于一九四〇年一月来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教研室主任,此时他正尝试以新的视角探讨中国近代史问题。一次范先生的史学演讲,吸引了在场的毛泽东,毛敦促他把提纲整理出来,并说:倘能写出来,必有大益。此后,范文澜边搞教学边著书,在延安资料缺乏,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

这两部书,可说是运用唯物史观叙述中国史的始创篇。范文澜通晓中国文化,又研究马列经典,田家英找到了一位导师,范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田家英的治学产生深远影响。

以后田家英调到延安中央政治研究室,对史学兴致仍不减,和范老一直保持着师生般的关系。范老也很喜欢家英,对这个有志后生希望甚殷。范老还把儿子范元伟交家英培养,小范当时才十五岁,在杨家岭图书馆工作,以后家英真就做了小范的入党介绍人。

在延安政研室,田家英从中央图书馆借到一九二三年版的《清代通史》(上卷),作者萧一山二十一岁,仅凭一己之力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清史”,并得梁启超作序。对萧一山的治学勇气,田家英十分感佩。但萧的著作毕竟受时代、条件局限,缺乏新史料和时代视角。田家英由此萌生了有生之年立志完成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清史篇的想法,真可谓心高志远。

父亲从热爱史学,到关注近现代史研究,最终选择了清史的方向。亦或说,引他走进史学研究大门的老师是范文澜。他与自己青年时就敬重有加的老师保持了一生的关系。他们的最后一封通信,当在一九六五年秋季。

这便是父亲缘何辑藏清人墨迹的源头。

永远的纪念——父亲田家英的收藏往事

建国初期的田家英

“清史篇”的写作计划得到毛主席首肯

田家英年轻时选择的清史课题,始终没有放下,来到毛泽东身边,他把想法和主席谈过,得到主席的首肯。

毛泽东喜欢身边人观点鲜明,有见地,田家英恰恰爱思索,爱想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几乎每晚都要找田家英,交办完事情聊一阵天,历史、文学、古今人物,从古到今,从政治到生活,每次都有新的话题。很明显,毛泽东喜欢田家英,他们无话不谈。

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是诗人和文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宽阔的思路,深邃的哲理,超凡的抱负,怎能不给田家英以全新的感染。无拘束的接触中,田家英受到深刻的影响。他热爱研究问题的天赋得到极大的激活和施展。

编辑《毛选》,他便对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发生浓厚兴趣,他把二者结合起来推进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为给中央机关干部宣讲党史最有特色的宣讲人。

建国后丰富的书籍和资料,同样加深了田家英对近现代历史的认识,以及知识的积累,他于“清史”的兴趣也更倾心,更执着。以至一九六二年政治生涯受挫他想离开中南海,竟向主席提出想去专心从事清史研究的请求。这的确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想法,绝非仅仅为逃离现实。

永远的纪念——父亲田家英的收藏往事

一九五一年,田家英和董边及爱女

母亲董边有一段回忆:

1950年代初,一次我和家英去王府井旧书店,边走边聊,家英说了他为什么想写清史。他说,比之延安时期,他对近代中国的认识加深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到社会主义社会,中间还不到四十年时间,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故而探究封建社会的特质,对认识今天的中国,很必要。他认为,清代作为最后一个王朝,是集封建社会之大成的王朝,富有代表性。另外,清朝属于外族,清代的版图却是华夏有史以来最大时期,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它的兴衰始末,吏治改良、文化沿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法维新、乃至近代输入新思想……内涵丰富。现在条件比延安好多了,可以先收集资料,为日后做准备。他还告诉我,他的想法和主席谈过。得到了主席的首肯。

如果说田家英钻研清史最初更多出自个人兴趣,那么建国后他对这一命题的执著,是经过思考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这便是父亲收藏清代学者墨迹的动力和目的。

责任编辑:hn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重庆头条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重庆头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重庆头条网广告服务中心

广告热线: